根據scientific American 最近的文章,全球溫度的上升速度以及帶來的影響沒有之前預測的那麼大。在1990年所做的研究中,科學家預測,如果二氧化碳的排放率不變,那麼地球表面的溫度將會平均每10年上升0.3度。事實上,在過去25年裡,地表的溫度是每10年上升0.1-0.2度。有一項有關於氣候敏感度的新研究顯示,如果二氧化碳在大氣裡的含量變為原來的兩倍,地球的表面溫度將升高3℃。然而,根據科學家Pat Michaels 的研究,在二氧化碳濃度提升為兩倍的情況下,地表的平均溫度只會升高2℃。兩項研究結果的差別來自於之前的研究過度預期二氧化碳對短化的影響。暖化不只是因為二氧化碳的濃度提高,尚有其他原因例如水分蒸散的正負回饋以及燃燒碳產生的物質所帶來的影響。所以單是二氧化碳濃度提高並不會造成如之前預期的大量影響。以目前二氧化碳濃度的上升速度以及地表溫度的上升速度來看,地表溫度要上升2℃(上升2℃後會對全球造成很大的影響)已經是1個世紀後的事情了。此外,某些對於全球暖化帶來的危機的預測也是不太可能發生的。例如墨西哥灣流的減弱以及西南極、格陵蘭冰蓋的瓦解。從以上的資訊來看,部分科學家認為全球暖化以及氣候變遷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緊急。
在知道石化燃料的使用會加速暖化之後,很多關於生質能源以及再生能源的研究都開始進行。然而,為了要提供生質能源所需的燃料,某些糧食作物必須要被拿去產生能源,導致糧食價格上升。此外,再生能源例如風力以及太陽能都需要大量的土地來收集能源,但是效率以及目前的使用率都不高。因此有些科學家認為應該要先繼續以石化燃料為主,並且開始研發太陽能以及風能以外的替代能源。因為他們認為從上述的資訊所做的評估,我們還有不少時間能找出比太陽能、風力或是生質能更好的替代能源。然而,我們遲早要面對能源以及環境問題,而且未來會怎麼變化仍然是未知的。
我認為,能源危機以及全球暖化一直是近年來的待解問題。從我高中甚至國中時就一直接收到這些資訊,也看過很多影片在討論這些問題。而在我立志要讀物理系之後,我就夢想著要投入能源的研究,找出比太陽能以及風力發電更好的替代能源。例如核融合發電。核融合的原料氘和氚可以從海水裡取得,而且產生能源時不會有汙染物的排放,核廢料的半衰期也短。
此外,這種能源產生方式可以用很少的原料產生非常巨大的能量,不管是在效率、安全性、以及環境考量,核融合都是未來替代能源很好的選擇。而我未來就是想投入核融合的相關研究,讓這項技術成為可能,解決能源危機以及環境問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